作者简介
倪丽荣,人民教师,通读四书五经,畅游诗史文哲。静心育人,潜身教研,闲敲平仄,乐享生活。引领教师成长,善待身边人事,国学文化传播,不遗余力践行。
领导的作用浅谈
——国家教育行政学院19大精神学习感悟(三)
17日上午的讲座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冯培书记的《以党的建设新要求提升政治领导力》。冯书记讲述的重点内容之一是“领导的作用”,他讲到了领导作用的三点: 指挥即为下属指明前进和努力方向;激励即激发下属的工作动力和欲望;协调即协调下属之间的关系和活动。
结合“学校即社会”这一命题,在学校这一小社会中,领导作用的三点在师生的成长和发展、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……方面如何践行,且谈一孔之见。
学校领导的指挥作用即苏霍姆林斯基的“思想”的引领,人是会思想的芦苇,芦苇何等脆弱,唯有“会思想”才使“芦苇”成为万物之灵。
对于平凡的人民教师而言,年复一日勤劬而繁忙的备讲批辅考,而且面对着人类社会最复杂的“人”的工作,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,没有引领老师树立仰望星空的信念情怀,没有引领老师以辩证思想来面对每个孩子,面对校园生活中的一切繁琐,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哪收获? 教师的生活该有多么逼仄!领导的思想引领该体现在时时处处,会议中、讲座中、听评课中、教科研中、参与活动中……时时处处我们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最终以本质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实践,而且只有抽象的理论才有举一反三的指导作用。领导不该仅仅是上传下达,更不该仅仅就事论事,一所校园,具体的事情实在多,有正确的思想观念,就似于庖丁解牛。
关于激励作用。下属的工作动力和欲望是治校灵魂,不同于许多领导认为的“没有钱就没有工作动力和欲望”,苏霍姆林斯基有言:“要想让老师不把工作当作简单而乏味的义务,就要把老师引领上教科研的幸福之路。”笔者以为,在校园内,在老师们的重要8小时间,在老师的职业生涯之途中,如果没有激励引领老师走上教科研的幸福之路,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不负责任。作为一名老师,匆匆忙忙做了一辈子教书匠,没有系统地反思研究自己课堂的高效与否,没有享受到教科研带来的成长和成功的幸福,本身也是生命质量的缺失之一。
关于协调下属之间的关系和活动,我们占位稍高些,不要仅仅理解为老师之间的矛盾纠纷的协调,大家都是知识分子,这些事情仅仅是个案。每位教师面临的关系是与社会的关系、与他人的关系、与自己的关系。笔者认为其间最重要的关系是与自己的关系。幸福是一种心态,当今社会,个体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尊重和肯定,而且各种关系中,事实上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,一个人最容易受伤的,最过不去的往往是自己,从小到大我们所看所学的是如何处理好人与社会及人与他人的关系,却很少注重学习人应该如何和自己相处的知识和能力,所以领导该引领着老师们悦纳自己,而且也只有悦纳自己的人才能尊重他人。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
2018年4月17日巳时